贵阳年月平均气温,贵阳常年平均气温
一、贵阳气候怎么样
贵阳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
贵阳是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市中心位于东经106度27分,北纬26度44分附近,海拔高度为1100米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
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其中,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
贵阳
贵阳,贵州省省会;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6°55′之间;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地区的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的黔西、金沙2县和遵义县;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全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辖6个区1个县级市3个县,常住人口469.68万(2016年末)。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1920年,废黔中道,贵阳县直隶于贵州省长公署;1936年,贵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次年,贵阳县直隶于省政府;1949年11月,贵阳解放,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阳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是一座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二、第二春城——贵阳
《探 奇》(丨)
"贵阳气侯宜人似昆明,是我国第二个春城"。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游客到贵阳后通过切身体验而作出的评价。
贵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山城。两千多年前,贵阳属于牂牁郡。唐代(公元618至907年)属矩州。元代(1271至l368年)称顺元城。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称贵阳府。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贵阳府辖贵筑县。贵阳为贵筑县治所。因此,贵阳又简称"筑"。全市面积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辖云岩、南明两城区和花溪、乌当、白云三郊区。现为贵州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
贵阳有丰富的旅游气候资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不雨夜犹绿,无风夏亦寒”,气侯宜人,是避暑胜地。它位于北纬26度11′至26度55′,东经106度27′至107度03′之间。据贵州省气象部门统计的资料表明,贵阳的气温、日照、湿度、降水、风速等方面气侯因素,或与昆明春城相似,或优于昆明和全国其它大城市。
贵阳年平均气温在15度至15.3度之间,一年中各月气温变化小,最热月与最冷月气温只相差19.1度。无霜期长达250天以上。一般年最低气温只有零下3至5度。春城昆明年平均气温14.7度,最热月与最冷月气温相差20.8度,均与贵阳相似。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5.4度,略低于贵阳。贵阳比全国大多数城市气侯的月际温度变化都小,比北京、上海、哈尔滨、汉口分别少10度至4度之间。因而以气侯温和,冬暖夏凉闻名全国。
贵阳并非“天无三日晴”,贵阳也不是太阳稀贵,而是阳光灿烂,日照充足。1958年至1963年,年平均日照数为1456小时至1789小时之间。春城昆明年平均日照为2470小时,高于贵阳。但夏季贵阳日照又高于昆明。据1951年至1980年的2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贵阳夏季三个月平均每月日照达169.3小时,平均每月比昆明春城还要多12小时。另外,贵阳全天都是很强的光照日不多,而是以多云天气为主,这是旅游的最佳气侯。
贵阳空气相对湿度也是十分宜人的。据统计,贵阳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而春城昆明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与贵阳接近。
贵阳降水量丰沛,年降水量为1174.7厘米,昆明年降水量则为1006厘米,与贵阳相似。贵阳夏季降水量为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0%至50%之间。其中又以夜雨较多。所以白天空气清新凉爽。
常年无大风,这是贵阳的一大优点。贵阳年平均风速为2.2/秒,最大风速为20/秒,春城昆明平均风速是2.2/秒,最大风速为20.3/秒,与贵阳相同或相似。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贵阳2至3级小风却终日不断。七月份平均风速为2.3米/秒,比春城昆明还大0.4米/秒,比桂林大0.8米/秒,游人感到十分舒适。
贵阳,春天来得早,二月中旬花草树木就开始吐芽挂绿,到三月就到处是万紫千红、鸟语花香的胜境了。夏天,这里处处是“天然空调”,清风习习,凉爽如春。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度,与青岛相等。七、八月份午后最高温度平均28度,比青岛低1度。白天相对湿度70%左右,最适宜人们生活。秋天,天高气爽,风和日丽。即使在冬天,在这里仍随处可见鲜花吐蕾,绿树摇影。总之,一年四季都山青水秀的贵阳,被誉为祖国的第二春城是当之无愧的。
贵阳风光甲秀,古迹众多,引人入胜。贵阳位于乌江支流的南明河畔,平均海拔1100米,四面山峦环抱,秀峰鹤立。甲秀楼、弘福寺、麒麟洞、文昌阁、阳明祠、来仙阁等名胜古迹点缀于青山绿水其间。加上被誉之为“高原珍珠”的花溪公园,峰峦叠翠的黔灵公园,碧翡苍翠的森林公园,瑰丽多姿的地下公园,碧波万顷的百花湖,风景奇特的天河潭景区等,构成了一幅景色优美的春图。
贵阳并非“地无三里平”,而是道路宽阔,交通四通八达。
建国前的贵阳,没有一寸铁路。公路运输也极为落后。原省主席周西城在广东买来的第一辆小汽车,就是在广西梧州拆散后用人抬到贵阳的,当时从未见过汽车的贵阳市民视之为“怪物”,四处围观,周西城贴出公告:“汽车如老虎,莫走当中路,若不守规定,压死无告处”。群众写了一首打油诗,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当时道路坎坷,汽车难行的状况:“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连修六七次,八九十人推。”那时的交通主要靠马车,人力板车和黄包车,极其落后。
如今的贵阳,则旧貌换新颜,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集散着黔桂、川黔、贵昆、湘黔四大干线南来北往的车流。且又是川、滇`桂、湘、黔五省的客运输纽,有通往省内外的宽、大、平、直的高级公路,市内交通四通八达。近几年来,全市改建数十条公路,公路两旁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主要公路的交叉路口建起了人行天桥。市民住宅区的四百多条小街小巷,路面都铺上了水泥,路旁栽种了树木花草。
市内除了有几十路公共汽车运行外,还有各种众多的出租车日夜服务。贵阳还以十来班定期的民航班机,架起了与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昆明等大城市联糸的“空中桥梁”。此外,贵阳的邮政、电讯事业发达,与全国各大城市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密切的通讯联系。(这是1991年的资料,不包括现在发展中的大数据网络)。
贵阳的旅游服务设施亦不断发展,全市有数十家高中级饭店和各类旅行社提供优质服务。
贵阳还是一个拥有160多万人口的多民族城市,这里的汉、苗、布依、回、侗、彝、壮、满、仡佬、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为贵阳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贵阳正在迈着雄健的步伐走出封建狭小的“夜郎国”去拥抱外面的世界,日益显露出她那神秀秀美,生机盎然的姿态去迎接海内外游人。
到贵州西线旅游,贵阳是第一站,是中外游客理想的旅游和避暑胜地。
2018.12.13曰
三、贵州一年平均温度是多少度?
贵州一年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2016年提高0.3℃。
扩展资料
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中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中国总量的4.4%,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四、贵州气候特点是什么?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6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度,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贵州的气候特点:
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
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
版权说明: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小苹果百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pg18.com/dy/111981.html